预算绩效评价:从侧重指标转向侧重解释、沟通和参与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雍君[1,2] 

机构地区:[1]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 [2]中政智信

出  处:《财政监督》2021年第14期41-41,共1页

摘  要:目前的绩效评价运动和相关文件都强调了"评价结果的应用",这对修正迷恋绩效指标体系的倾向很重要。然而,一并需要修正的还有"应用"上的狭隘理解:通常主要理解为"与预算拨款挂钩"(风险很高)和"与考核挂钩"(风险也不低)。实际上,最适当的应用是:用评价报告强化与改进解释、沟通和参与。解释比评价(绩效)重要,沟通和参与也是如此。绩效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鉴别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尤其是清晰准确鉴别失败政策和问题规划,以此将弥足珍贵的审视与纠错机制嵌入公共决策与预算程序中。审视与纠错机制极难在"报喜不报忧"的体制中扎根,更不用说开花结果,尽管极端重要。解释、沟通与参与的重要性,源于它们作为纠错机制的关键一环。

关 键 词:预算拨款 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 考核挂钩 风险 沟通 评价结果 

分 类 号:F812.3[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