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欣[1,2] Zhao Xin
机构地区:[1]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116044 [2]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116044
出 处:《国外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116-127,共12页Social Sciences Abroad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2020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在华旅居者隐性偏见及其对中国形象认知与传播的影响研究”(2020JYT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边缘人"研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关注,成为富有争议的理论空间。自2020年以来,一系列关于"边缘人"的新现象,如"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再次抬升、美国亚裔群体遭受明显的种族歧视,催生了"边缘人"研究的许多新议题。本文首先厘清"边缘人"的理论起源与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对"边缘人"理论进行重新思考。通过检视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身处两种文化当中的"边缘人"、作为两种文化间"使者"的"边缘人"、作为世界公民的"边缘人"以及身处边缘文化当中的"边缘人"五种典型的"边缘人"类型可以发现,中心与边缘是对立统一的共生关系,不仅反映了彼此间的二元对立,而且体现出彼此间互为主体的二元互动,形成对"边缘人"理论的修正重塑与多元书写。"边缘人"对边缘性的反应并非是被动和被建构的,而是主动和建构性的,是由客观和主观四个因素所构成的社会边缘性、文化边缘性和心理边缘性三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边缘人"问题需要将特定群体当中的特定"边缘人"纳入特定的边缘性情境当中进行探讨,才能揭示"边缘人"对边缘性的实际反应及其与主流群体间的动态关系。对于"边缘人"研究的新问题和新领域寻求跨学科对话和多元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开拓"边缘人"理论的研究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