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佘文博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 处:《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1期165-172,共8页Legal History Review
摘 要:“封禅”“登极”是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表现形式,其导源于“礼”,以敬畏“天道”为心理基础。君主通过“祭天”的行为,报答上天的眷顾。同时,受民本思想的影响,“祭天”在客观上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后世君主举行“封禅”大典,实乃标榜“重民”的举措。其中,唐代“封禅”目的之变易,折射出其政权性质由“神本位”递嬗为“民本位”的理路。迨皇权日炎,传统社会后期的专制君主乃将体现“天道”的“封禅”束之高阁;同时,抽离出“登极”的民本内核,将“尊君”环节加以扩张,使之“蝉蜕化”以服务于当朝帝王的个人私心与目的。“登极”的举行,为宣扬君权至上提供了“剧场化”的场域。清季已还,经以“三民主义”为大纛的政治革命之导正,传统民本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民主精神的对接,我国政治宣誓制度的心理基础亦由对“天道”的敬畏变为对“人民”的敬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