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鉴重磨》看明中期以后的中朝医学交流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柴瑞义 郑洪[1]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年第7期1108-1110,共3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NDJC290YB)-元明时期浙江医派学术海外传播及影响的文献研究。

摘  要:中朝两国医学交流源远流长,朝鲜宣祖时期著名医家许浚编撰医学著作《东医宝鉴》,使两国之间的医学交流到达顶峰,有学者认为《东医宝鉴》的形成是朝医自立的标志。事实上《东医宝鉴》出版之后,朝鲜医家并未中断两国之间的医学交流。随着明中期以后我国医学的发展与一些医籍的传入,两国之间的交流有了新的变化。在朝鲜医家李圭晙编撰的《医鉴重磨》一书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东医宝鉴》,《医鉴重磨》在基础理论方面重视《黄帝内经》并化繁为简,药学接受明中后期御医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药性歌”并有所改进,方剂分类参照《东医宝鉴》与《景岳全书》创方制八法歌与“五类三统”分类法,在两国之间的交流中,朝鲜医家呈现出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关 键 词:中朝医学交流 基础理论 药性歌 方制八法歌 

分 类 号:R-092[医药卫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