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科政 Li Kezheng
机构地区:[1]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天津300191
出 处:《现代哲学》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Modern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伦理学诠释的帕通-罗尔斯范式研究”(20CZX037)。
摘 要: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这种重建的批评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性的批评与一般性的批评。技术性的批评难以从根本上动摇这种重建,甚至还会不断催生新的版本。现有的几种一般性的批评包含着一些争议性的前提,难以被普遍接受。因此,最好的策略是从“理性本性”的科斯嘉德式的定义出发,对这种重建提出一般性的批评,以证明任何此类重建都不可能是对《奠基》的正确诠释,并且在根本上有悖于康德道德哲学的精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