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业松[1] Zhang Yesong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第4期47-52,共6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摘 要:作为《野草》中的名篇,鲁迅散文《风筝》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向来得到比较多的讨论,包括对其与早期版本《我的兄弟》之间的异同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围绕"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展开,其中对"主题思想"的讨论又往往集中于"思想来源"方面,导致对作品的理解有反增迷障之感。本论文重新讨论《风筝》对《我的兄弟》的改写,推考其增删之际的隐微,认为在《我的兄弟》的亲情诉求基础上,《风筝》加重了对亲情毁坏的悲哀,增写了对精神虐杀的觉悟,并更进一步,开掘了罪与恕的问题域,使得作品对思想情感的表现,由文学的领域进入了存在的哲思层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