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向东[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哲学门》2004年第2期18-40,共23页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摘 要:按照对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的传统解释,休谟是一位关于因果关瓜的规律性理论家:他对因果关系采取了一种规律性的分析,这种分析本质上是还原论的,因为休谟并不承认在对象或事件中存在着客观的必然联系,而是按照它们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来说明因果关系。然而,近来的一些评论者声称,有充分的文本证据表明对休谟的因果性学说的传统解释是错误的:休谟不是一位关于因果关系的规律性理论家,而是一位因果实在论者。本文考察了新休谟的捍卫者提出的四个论证,表明他们的解释不仅严重误解了休谟的文本,而且歪曲了休谟的整个经验主义认识论的目的和意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