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志华[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教育导刊(上半月)》2021年第8期58-65,共8页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摘 要:学界对师源性隐性伤害的概念、特点、后果和避免策略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师源性隐性伤害的具体发生过程尚缺乏探讨。研究者通过对学生陈述的被教师“毁”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师源性隐性伤害的核心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了关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的消极认识和体验,以致于形成了消极的自我图式。消极的自我图式使得学生在注意、记忆关于自我的信息时偏向负面的信息,并会做出消极的评价和不恰当的应对行动。这又会继续强化学生消极的自我图式,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与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也就是学生感觉到的“被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