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Aguilera-Lizarraga J Florens MV Viola MF 卢焕俊(译) 朱林鹏(译) 徐梦林(译) 叶思雨(译) 高永静(校)[2]
机构地区:[1]不详 [2]南通大学疼痛医学研究院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年第8期568-57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摘 要:全世界多达20%的人在用餐后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该症状发病率高、医疗费用昂贵,极大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那么,究竟食物是通过什么方式引起腹痛?其中关联的机制又是什么?本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和细菌毒素可以触发免疫反应,导致小鼠的肠道中产生饮食抗原特异性Ig E抗体。此时口服相应的膳食抗原会通过Ig E-肥大细胞激活机制加剧内脏疼痛。这种异常的痛觉信号是组胺受体H1介导的内脏传入敏化的结果。另外,将食物抗原(面筋、小麦、大豆和牛奶)注入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直肠乙状结肠黏膜也会引起局部水肿和肥大细胞激活。因此,食物抗原在肠道内的局部免疫反应是诱发餐后腹痛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阐明了食物引起腹痛的外周机制,为肠易激综合征和相关腹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