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艾霞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41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1年第34期56-58,共3页
摘 要:“礼乐”教化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自孔子伊始,儒家即重视礼乐在个体修身和社会和谐中的教化作用。与孔、孟讲人性善不同,战国后期的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善是生于“伪”,进而人的道德人格的养成需通过不断的习师法、积礼义而所得。外在的礼乐,礼仪皆是“伪”之所在;另一方面,荀子将礼乐作为个体修身养性的手段与内容而特别重视,他以“礼乐”涵养人之心性成就德性自我,造就治世的方式,与其所倡导的人性恶的观念有着紧密联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