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道生
机构地区:[1]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2]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出 处:《生活教育》2020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Life&Education
摘 要:本文系陶行知(时用名陶文濬)于1916年(时年22岁),写给时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J.E.罗素(不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一封信,主要是向利文斯通奖学金捐助人说明“曾受训练及终身事业之计划”。读此文,我们首先为陶行知的“教育救国”情怀所感动。他说:“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余乃深信,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国民即不能存在。”他还说:“余将回国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我国人民组织一高效率之公众教育体系,以使他们能步美国人之后尘发展和保持一真正之民主国家,因此乃唯一能够实现的正义与自由的理想国。”正因为如此,他才由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硕士之后,改为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
关 键 词:哥伦比亚大学 陶行知 利文斯通 教育工作者 教育救国 奖学金 教育学博士 终身事业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