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元忠 Wang Yuanzhong
机构地区:[1]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1年第3期62-69,共8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摘 要:特殊的写作语境和著者有意识的自我掩饰,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写作动机由是变得扑朔迷离,学界于此一话题的学术探讨相应也便莫衷一是。既有研究可从非学术和学术两面去梳理,前者以迎合说、寄托说和反思说为其代表,后者则可概括于别立新说、不满同道说和一贯翻案说三论。不管是哪一路研究,若欲显见学术的风度,都须得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将问题本身的思考还置于写作所从出的具体历史语境,且与杜甫研究及整个的新学术史传统连接起来作通盘的观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