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江霞[1] GU Jiangxia
机构地区:[1]广东财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广东广州510320
出 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54-65,共12页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社会工作者从自我防御到自我察觉再到自我批判,这种自我被打散再被整合的过程,从解构到重构,既是探索社会工作者“自我”解放之路,也是对社会工作实践知识进行反思、沉淀的过程。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社会工作者“自我”建构及发展,尽管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但在专业实践社群形成中,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作一样,都面临对人的认识的问题,都需要认可、共享及发展专业基本价值观。因此,本文借鉴认知论对知识类型的区分,结合本土化的专业实践案例,将社会工作者自我发展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分别对应于内省取向的自我反思、关系取向的自我建构和结构取向的自我发展,并形成一个总体性的不断发展的自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