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030600
出 处:《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年第18期3166-3168,共3页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摘 要:骨髓转移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转移到骨髓,在骨髓内增殖、分裂,从而引起疼痛,造成患者造血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亦可造成外周血细胞减少[1]。既往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发生骨髓转移后提示癌细胞全身扩散(即癌症晚期),治愈难度较大,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支持干预为主,以减轻患者疼痛,延长患者生命[2]。因此,加强骨髓转移癌患者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3]。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骨髓转移癌患者常用的诊断方法,并视为“金标准”,借助骨髓细胞形态学等,能确定病灶是否发生转移,可指导临床治疗。但是,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时选择何种穿刺部位存在较大的争议[4]。目前,骨髓穿刺部位包括: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及骨痛等,均能帮助患者确诊[5]。既往研究表明:骨髓多部位穿刺检验用于骨髓转移癌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发挥不同检验部位优势,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但是与生存期的关系研究较少[6]。因此,本研究以骨髓转移癌患者为对象,探讨骨髓多部位穿刺检验在骨髓转移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