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赖大仁[1] Lai Daren
出 处:《文艺研究》2021年第9期32-43,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40年文学理论问题论争研究与文献整理”(批准号:19AZW002);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时期文论四十年变革发展与理论反思”(批准号:18WX01)成果。
摘 要:西方文论中的"文学性"问题研究历经百年,既经历了空间维度的理论转场和时间维度的理论转换,也经过了不同阶段的理论转向与观念嬗变。俄国形式主义首先提出"文学性"概念并把文学定义为"语言艺术",试图以文学性为对象建立研究文学内部规律的"文学科学";以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的文本主义理论建构了"文本中心论",从语言学、修辞学、符号学等方面探讨文学性;以解构主义为先导的后现代文论打破了封闭自足的文本观,探究文学之外的文学性;近期后理论转向的突出特点是要求回归文学研究,把文学性理解为文学本质特性而不只是文本特性,以此对文学和文学性做出新的阐释,转而关注文学作为机制或建制、事件的特性,以及作为意义生产的功能与价值,凸显出功能主义的发展趋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