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汤姆叔叔的小屋》戏剧改编看艾肯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梦婷 贺安芳[1]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3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8期16-17,共2页

摘  要:乔治·L·艾肯版《汤姆叔叔的小屋》(以下简称《汤》剧)是19世纪中叶美国本土最受欢迎的一部戏。艾肯保留奴隶主勒格雷的凶残暴虐,黑奴汤姆的忠诚善良,重点塑造伊莉莎,并对作品的结局重新改编,人物塑造与结局改编层面与原著的反殖民意识保持一致。艾肯同时引入了一个喜剧性人物切特·干普森,增加了许多喜剧场景和话语,喜剧性穿插弱化了舞台上悲伤、紧张的悲剧氛围,迎合主流观众的审美趣味,反映了艾肯潜在的殖民意识。

关 键 词:乔治·L·艾肯 殖民意识 双重性 《汤姆叔叔的小屋》 

分 类 号:I2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