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意识

作品数:76被引量:8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无未张金凤李逊凡小雷蒋珏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上海新报》的殖民意识与西式近代化被引量: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11期31-38,54,共9页王雅鹃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
关键词:殖民意识 西式近代化 《上海新报》 
20世纪上半叶日本来华作家的东北叙事
《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第1期259-264,共6页王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日本鲁迅学核心概念探源与辨析”(项目编号:18CZW046)
1904年日俄战争至1945年日本战败,20世纪上半叶,众多日本作家来到中国短期游玩或者长期居留,他们笔下的东北叙事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带有强烈殖民意识的书写。直到日本战败后,来华作家的东北叙事中才开始更多地出...
关键词:日本近现代文学 来华作家 东北叙事 殖民意识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印度之行》中的男性形象书写被引量:1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6期57-61,共5页张克博 
印度遭受殖民压迫数百年,其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西方殖民视角下对东方的异化描写,具有鲜明的后殖民主义特征。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讲述了殖民时代,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大量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本文结合已有研...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印度之行 殖民意识 反殖民意识 男性形象 
《上海新报》四任主编的殖民意识和新闻倾向
《走向世界》2022年第46期74-78,共5页王雅鹃 
咸丰11年10月24日(即1861年11月26日),字林洋行创办了《上海新报》。创刊时是周报,每周一期,英文名称是The Chinese Shipping List&.Advertisers,直译为《中文船期广告纸》。1862年5月7日起,每周逢周二、周四、周六出版3次,1872年7月2...
关键词:《上海新报》 太平天国运动 新闻报道 商业需求 殖民意识 字林洋行 英文名称 
近现代日本汉语语言学史主流意识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9期26-42,共17页李无未 李逊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1VJXT01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韵镜>学史文献发掘与研究》(编号:20AYY017)成果之一。
近现代(1895—1945)日本汉语语言学史(“汉语语言学”简称“汉语学”)主流意识,是过去很少有人进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比较语言学(“双色调”意识)、方言地理学(“地质层位”意识)、结构主义(“索绪尔”意识)、文献与语言(“考据”意识...
关键词:日本汉语语言学史 比较语言学 “大东亚语言学”殖民意识 
近现代日本汉语语言学史主流意识被引量:1
《当代语言学》2022年第2期283-306,共24页李无未 李逊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1VJXT01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韵镜>学史文献发掘与研究》(编号:20AYY017)成果之一。
近现代(1895—1945)日本汉语语言学史(“汉语语言学”简称“汉语学”)主流意识,是过去很少有人进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比较语言学(“双色调”意识)、方言地理学(“地质层位”意识)、结构主义(“索绪尔”意识)、文献与语言(“考据”意识...
关键词:日本汉语语言学史 比较语言学 “大东亚语言学”殖民意识 
殖民语境下《午夜之子》中医学与政治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2期6-9,共4页蒋天平 肖惠芳 
湖南省基金项目“英语文学中的殖民医学研究”(项目编号:17YBA343);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美国文学专题”(项目编号:193YSK011)的阶段性成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罗宾·科克医学小说中的新帝国想象”(项目编号:19C1580)
《午夜之子》是萨尔曼•拉什迪创作的一部基于个人、家族及其本身所属国家文明的史诗级著作。小说以自传的形式围绕着一个出生在印度独立夜的孩子(萨里姆•西奈)展开,通过书写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及家族史来审视印度民族苦难的经历,揭开了处...
关键词:殖民医生 蛇毒 殖民意识 白癜风&白化病 国家机器 引流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戏剧改编看艾肯殖民意识的双重性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8期16-17,共2页姜梦婷 贺安芳 
乔治·L·艾肯版《汤姆叔叔的小屋》(以下简称《汤》剧)是19世纪中叶美国本土最受欢迎的一部戏。艾肯保留奴隶主勒格雷的凶残暴虐,黑奴汤姆的忠诚善良,重点塑造伊莉莎,并对作品的结局重新改编,人物塑造与结局改编层面与原著的反殖民意...
关键词:乔治·L·艾肯 殖民意识 双重性 《汤姆叔叔的小屋》 
多元文化表象下的殖民意识——1995年版美国电影《红字》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82-84,共3页王荣飞 
广东省2019年省级质量工程教改项目,项目编号:KA20019014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教改项目,项目编号:KA200190326。
好莱坞著名导演罗兰德·乔夫执导的1995年版电影《红字》自上映以来,其中的改编及增加内容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讨论。文章从后殖民主义视域出发,发现电影呈现了多元文化,对殖民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揭露,但对黑人及印第安人的塑造仍摆脱不...
关键词:《红字》 后殖民主义 欧洲文明中心 他者 殖民意识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中的殖民意识探析
《今古文创》2021年第23期15-16,共2页李琼 
2017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一般项目“20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热带疾病与殖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C1407);2017年湖南省基金项目“英语文学中的殖民医学研究”(项目编号:17YBA343)的阶段性成果。
格雷厄姆·格林的《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是其宗教系列小说之一,国内国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写作特征、主题、人物形象等,没有脱离“宗教”二字。小说内涵丰富,仅从宗教探讨显然不够。本文试图分析文本中的殖民话语,揭露格...
关键词:《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殖民意识 文化他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