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2

The Generative Logic and Practical Model of the 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仇兵奎[1] 许子婵[1] QIU Bing-kui;XU Zi-chan

机构地区:[1]晋中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晋中030619

出  处:《晋中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26-30,95,共6页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基  金: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保护模式研究”(2019A06)。

摘  要:市场需求形成的拉动力、非遗内在属性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推动力、传统与现代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激发的创新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生产性保护的生成逻辑;“传统+产业化”的梯度发展模式、“传统+特定市场”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化”模式、“保存+保护”的共存模式和“自主发展”模式是当前主要实践模式。未来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不同生存状况和不同类别非遗的实践模式进行比较探索共益经济理念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获益的有效模式。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生成逻辑 实践模式 共益经济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