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丽萍[1] 曹璨 Jia Liping;Cao Can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8-24,共7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物资源管控与生态安全规制研究”(20&ZD093)。
摘 要: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创新的可专利性问题,目前理论界颇有分歧。而该问题的解决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专利法律制度的创新及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劳动概念、人格权扩张理论、激励理论”的法哲学原理入手,就该问题纳入专利法保护的正当性进行证成,再从法政策的角度分析进行专利保护的现实需要,结合具体专利法客体审查条款,论证人工智能生成创新符合专利法客体范畴,阐述人工智能发明对专利“三性”审查的冲击,从而提出“拓宽现有技术的范围,提升创造性标准,加强实用性审查,发挥人工智能社会组织作用”的应对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