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莉[1] Zhou Li
出 处:《语文研究》2021年第4期16-21,共6页Linguist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动视角下汉语评价性规约表达的系统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BYY167);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功能视角下汉语规约化表达的系统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B166)的资助。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别想"可以分为动词短语"别想1"和情态动词"别想2"。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别想1"和"别想2"的用法差异、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词汇化后的动词"别想2"与动词短语"别想1"相比,在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别想2"主要用于评论语体,发挥评价作用,其表达的语义"毫无可能"反映了言者对于命题所做的夸张性的否定评价,以此从反面衬托表达言者对自己观点的确信。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语义驱动的语法化过程中找到了其用法的内在理据——语用推理得到的语用义是其"语义-语法功能"的接口,决定了情态动词"别想"的用法。推理使得情态动词"别想"的语义层面高于其近义成分"毫无可能",使二者表现出一系列语法差异。这也说明语义层面越高,主观情态义越强,语法功能越受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