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医学院,宁波315211 [2]宁波市第一医院
出 处:《现代实用医学》2021年第10期1311-1313,共3页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8KY155)。
摘 要:目的比较320 CT血管造影(CTA)4种后处理技术对颈脑动脉夹层(C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8例CCAD患者,均行头颅CTA或颈动脉CTA检查,并最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对患者的CTA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处理。血管水平,以DSA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后处理技术对CCAD的诊断能力,并分析夹层动脉的影像学表现。记录每种后处理技术完成评估所需的时间。结果共对736支动脉进行评估,其中72支动脉被确诊为动脉夹层。血管水平,VR、MIP、CPR及MPR后处理技术诊断CCAD的敏感性分别为11.1%、19.4%、83.3%、83.3%,特异性均为100%,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0.60、0.92、0.92;CPR及MPR对于壁内血肿、内膜瓣及双腔征的显示率高于VR及MIP(P<0.05)。患者水平,CPR完成评估所需时间最长,而VR所需时间最短。结论CTA结合其后处理技术是临床诊断CCAD准确且敏感的方法。CPR及MPR较VR及MIP能发现更多CCAD的特异征象,而VR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观察到敏感征象。
关 键 词:夹层 颈动脉 脑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5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