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木茅[1]
出 处:《江淮论坛》2021年第5期100-105,F0003,共7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奏议为中心的秦汉政治哲学研究”(19BZX060);2021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韩非子政治话语研究》(A202101074)。
摘 要:为了有效维持政治秩序,韩非提出以内心恐惧约束行为的观点。《韩非子》中"恐惧"分为两个层级:基础级为畏惧法律,进阶级为悚惧君主。"悚惧"是《韩非子》中描写君主对臣属心理震慑的专用词汇。虽然儒家亦赞成臣属对君主怀有畏惧之心,但是法、儒之别在于法家的"悚惧"拒绝仁爱且更注重心理认知。为使臣属心生悚惧,就需要将君主塑造为"神"。韩非的神明观以老子道论为哲学基础,"惟恍惟惚"的道经过"莫知其极"的过渡,在政治治理层面转化为"神隐不测"。秦汉皇权建立后,思想与现实产生共振,本欲震慑重臣使其不敢为非的"悚惧"显露两种异化危险:其一为增强君主独断性;其二为悚惧泛化,最终可能导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悚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