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光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1年第2期65-82,共18页
摘 要:北宋元祐时期,台谏机构一反神宗时期行政监察职能强化的趋势,从制度层面上重新回到以进言为工作重心,在政治体制中同时扮演着反映下情、制造舆论的“言者”与为高氏处理政务进行协助的“参谋”两种角色。这种地位与作用,由“元祐路线”设计者的政治理念和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共同塑造。神宗去世后,司马光为了实现敦厚风俗、罢废新法、打破壅蔽等目的,提出了“广开言路”的主张。吕公著则认识到,不能仅仅是通过“开言路”来反映实情、制造舆论,更需要使这些声音切实地转化成朝廷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因而不刻意强调求言范围的“广”,而是更强调高氏应“登用正人”。台谏官正是能够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的群体,于是深深卷入了“元祐之政”形成与维护过程中,对高氏的协助与影响颇深。在这一过程中,高氏坚定地支持协助自己的台谏官员,并将这种支持转化为优容台谏言论的政治话语;“广开言路”也随之走向末路,“开言路”的精神落定到了台谏政策上来。
分 类 号:D691[政治法律—政治学] K244[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