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笑飞[1]
机构地区:[1]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出 处:《食品与机械》2021年第11期245-246,共2页Food and Machinery
摘 要:林语堂先生在《苏轼传》中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苏轼的形象:他是一个“乐天派”,是诗坛大家,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人对苏轼的形象认知都囿于上述林语堂先生的诠释。实际上,苏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美食家。中国的文人历史习惯将自己比作“君子”,行为举止应当具备君子之风,而君子应当远离“庖厨”,因此历史上喜欢饮食文化的文人并不多。苏轼是个例外,苏轼的生活作风具有“唯美食不可辜负”的特征,像他这样的文学大家,实属少见。在他的诗词中,人们经常能够了解到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弘扬中国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高成鸢编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味即道中华饮食与文化十一讲》一书,创造性地打破学术壁垒,跨文化、跨领域、跨题材,将兼具趣味性与学术性的随笔与事论考据相结合,追溯中餐的饮食之道,全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历史脉络及独特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