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炘伦 YU Xinlun(YU Hsinlun)
机构地区:[1]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出 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36-148,共13页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回顾70年:内蒙古自治区经验与挑战”(那顺巴依尔主持,编号为16JJD8500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试图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概念三元组及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重新诠释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以期构建一套更为立体的比较社会学研究方法,来理解个体(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实作空间、社会生产的物质结构空间,与话语秩序的象征空间是如何交叠共构的。本文阐释了不同社会(民族)交往过程中的“创伤”及差异欲望生产机制,以扩展马克思演化论式的比较社会观;通过揭示社会交换系统中物质生产与话语生产的交换机制,本文反思了当代后结构主义“解构方法”仅专注于象征层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此方法对当前民族工作的价值:通过考察“欲望”的物质性与其空间生产机制来理解同一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欲望形式,以建立更有具前瞻性的民族生活空间,让不同民族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