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

作品数:217被引量:39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余京华刘同舫鲁克俭何中华贾孟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批判与扬弃:试析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中的“施蒂纳因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吕梁山 方诗慧 
在考察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影响因素中,费尔巴哈受到更多的关注。事实上,施蒂纳才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主要论战对手。因此,廓清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中的“施蒂纳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理意义。其一,施蒂纳的唯我论促使马...
关键词:唯物史观 宗教批判 意识形态 施蒂纳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维度
《哲学进展》2024年第12期3373-3377,共5页涂娟娟 马玲玲 
马克思所构建的唯物史观影响深远,且理论架构尤为巧妙地结合了微观与宏观的双重理论维度。它一方面,以“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来描绘人类社会发展的微观脉络;另一方面,又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框架,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历史...
关键词:唯物史观 微观理论维度 宏观理论维度 
人本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
《哲学进展》2024年第12期3418-3422,共5页刘颖卉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向现实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唯物史观 人本主义 “现实的人” 时代价值 
马克思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剩余价值被引量:1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70-75,共6页廉超 金权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23ZDA007);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西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共享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FYJO28);2022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文化贫困治理逻辑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QGRW007);2022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及政策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022QGRW029)阶段性成果
探索剩余价值的形成逻辑和发展内涵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叙事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仅是历史创造的前提,也是剩余价值产生与形成的前提,阶级关系阐明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并指明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感性—对象性”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8期37-38,共2页孙琳 
我们不可忽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辩逻辑体系的摒弃和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影响。现实的、经验的“感性-对象性”,是费尔巴哈新哲学的逻辑起点,它的重要性在于把辩证法对象性逻辑的对象即实践的对象,从抽象的概念转向“现实的人”本...
关键词:对象性 不可忽视 逻辑体系 马克思唯物史观 辩证法 现实的人 费尔巴哈 黑格尔 
荐书
《环球财经》2024年第4期126-127,共2页
《生产力理论》作者:李建平、黄瑾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生产力理论出版时间:2023年09月。简介:生产力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关键词:经济科学出版社 生产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李建平 社会经济问题 马克思唯物史观 理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研究》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邬一琼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阶段性地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 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现阶段 政治和经济 
世界历史·亚细亚现象·中国道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角度看
《中国哲学年鉴》2023年第1期351-352,共2页何中华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被空间关系中介了的时间关系的历史展现。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复信(包括诸草稿)中谈到“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时,反复申明它的特定历史语境,即资本主义生产与俄国村社的“同时存在”这一空间维度...
关键词:俄国村社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查苏利奇 马克思唯物史观 空间维度 亚细亚 历史语境 
论传播“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青年记者》2023年第18期12-15,共4页王晶 
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在21世纪,传播技术的变革成功地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在此现实基础上,人类又渴望能够看到更多的现场空间,继而催生了“空间新闻”的概...
关键词:“用时间消灭空间” 空间 技术变革 人工智能 马克思唯物史观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建构教育理论的意义再认识被引量:2
《现代教育论丛》2023年第4期5-17,共13页舒志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思想研究”(BAA180025)。
马克思是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展开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确立把唯物史观为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形成了从社会存在与教育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关联中研究教育的新思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出发建构教育理论,是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
关键词:马克思教育学说 唯物史观 现代性 历史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