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启东[1] 李广旭[1] 杨华[1] 张广仁[1] Dai Qidong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1年第22期121-124,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辽宁省公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15002015)。
摘 要:为明确灰葡萄孢菌与蓝莓果实互作的发生规律,为蓝莓结构抗病育种及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温条件下将灰葡萄孢菌株接种于蓝莓果实表皮,每间隔0、8、16、24、32、40、48 h切取4 mm×4 mm大小表皮组织用于组织透明检视及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孢子接种于蓝莓果实8 h后,孢子开始萌发,蓝莓表皮细胞壁及气孔器结构完整;病菌接菌16 h,可见凸起的菌丝顶端侵入细胞壁;接种24 h灰葡萄孢菌孢子的侵染菌丝部分溶解,并与寄主表皮融合,侵染菌丝末端可见2个分支,并侵入蓝莓果皮细胞;接种32 h,灰葡萄孢菌菌丝末端可见绒毛状结构,并侵入蓝莓果皮细胞内部;接种40 h,灰葡萄孢菌侵染菌丝进一步向果皮细胞内扩展;接种48 h,灰葡萄孢菌菌丝已大量侵入蓝莓果实表皮。明确了在室温条件下病菌初侵染的时间以及主要侵入方式:即接种16 h,病菌即可侵入蓝莓果实表皮细胞,接菌40~48 h病菌即完成侵入并大量扩展、繁殖。病菌侵入方式主要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为主,尚未发现病菌从气孔器侵入的证据。
分 类 号:S436.639[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