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辉[1] Li Hui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 处:《文学遗产》2021年第6期52-64,共13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诗经》歌唱研究”(项目编号16CZW015)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诗》的分章及章次在乐用和赋诵时虽有体现,但并未得到明确标识。章次的意义和功能,主要在书写文本的流传与阐释中得到强化。因早期《诗》文本的多样面貌,故诗章异次现象并非偶见。综核熹平石经《鲁诗经》、阜阳汉简《诗经》、清华简、安大简《诗经》及海昏侯墓《诗经》等材料,共考出三十六例章次异次(含疑似),其中属于重章异次的有三十一例。这与重章的体式和音乐属性有莫大关系。重章之间因缺乏明显的层递逻辑,歌唱时可以灵活地调整章次,而不影响诗义表达与音乐效果。在赋诵、教学等口头《诗》用以及《诗》书面文本的传抄中,重章的高度类同也极易导致章次的倒易。章次异次现象反映了早期《诗》文本流传时多样而复杂的样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