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忘却”,还是“记念”?——在比较中读解《为了忘却的记念》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芦淳 

机构地区:[1]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021

出  处:《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45期58-59,共2页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基  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教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语文综合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B-a/2020/02/40)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统编教材把《为了忘却的记念》放在《记念刘和珍君》之后体现了对比阅读的教学要求。在巨大的悲伤、无比的愧疚和难以言说的不安全感三重因素的作用下,鲁迅用描述的笔法代替了他最擅长的议论,写成了他自己的《思旧赋》。但《为了忘却的记念》依然体现了“说”与“不说”、“忘却”与“记念”、“沉静”与“悲愤”三对逐渐深入的矛盾。

关 键 词:“忘却” “记念” 比较阅读 矛盾 

分 类 号:G634.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