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志平 Zhang Zhiping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85-193,共9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从现象上看,嫉妒是人呵护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其中充满了人追求更多存在利益和更高存在价值的渴望。嫉妒的发生一方面离不开人比较性的自身价值意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人排他性的生存竞争意识。展开来看,嫉妒又可分为嫉妒感受和嫉妒表达。嫉妒感受是人纯粹内在的不快感受,而嫉妒表达则是嫉妒通过言语或行为的形之于外。从嫉妒感受到嫉妒表达的过渡,说明嫉妒本身并不是单纯孤立的点,而是一种延展运动。由于嫉妒感受会破坏人内心的安宁,嫉妒表达会伤及“无辜”,也造成其自身价值感的扭曲,所以,嫉妒从价值性质上看是“坏的”,是一种虽然“事实存在”但却“不应该”存在的现象。因此之故,它也是人要通过有意识地干预去消除的一种情感。从社会整体看,嫉妒不仅存在于熟人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也存在于特定群体甚至国家之间。经济不断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给嫉妒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何避免嫉妒给个体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造成妨碍或损害,就需要对嫉妒的作用和后果有清醒的反思性认识。一些哲学家就人如何免于嫉妒给出的方案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其局限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