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龚航 魏尉[1] 刘先丽 黄忠[1] 

机构地区:[1]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43000 [2]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643000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基  金:自贡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科研课题(2020YXY09);自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zd002)。

摘  要:在肝硬化背景下,机体会发生复杂的止血平衡改变。传统观点认为肝硬化患者由于凝血时间延长而处于“出血前状态”。实际上,作为凝血途径和抗凝血途径共同变化的结果,肝硬化患者体内止血系统处于一个再平衡状态,原发性止血、二级止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均受到影响。原发性止血的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增加;二级止血过程中,促凝微粒增多、凝血因子减少以及纤维蛋白原渗透性降低;纤溶阶段,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升高,纤溶酶原和纤溶抑制剂降低。总的来说,肝硬化止血再平衡往往倾向于高凝状态,这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关 键 词:肝硬化 止血平衡改变 高凝状态 

分 类 号:R575.5[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575.2[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