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太原030013 [2]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广州510030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摘 要:目的观察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障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包括面部按摩、口腔感觉刺激(每次刷擦4~5下,每次10 min)、口舌肌训练(每日1次,每次15 min);观察组给予吞咽障碍任务导向训练,该疗法以任务为导向,指导患儿探索和选择执行任务的动作,首先找到患儿存在的异常吞咽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吞咽过程中的缺失部分和异常表现,确定一个目标,根据目标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方案及训练方法,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儿童完成任务的情况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包括训练的强度、难度、速度及重复次数(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吞咽障碍调查量表(DDS)第二部分、洼田饮水试验及身高别体重Z(WHZ)评分分别对2组患儿吞咽状况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DS评分为(9.19±2.08),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78±0.76),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WHZ评分为(-0.65±0.52),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DDS评分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WHZ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吞咽障碍。
分 类 号:R742.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