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金娜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民黄河》2022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Yellow River
摘 要:大河边必有伟大文明。作为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黄河催生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有着“百川之首”“四渎之宗”之美誉,其从巴颜喀拉山麓奔腾而下,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当世界各地尚处于蒙昧蛮荒状态时,黄河便滋润了周边土地并形成农业文明,为我们祖先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提供了栖息之所,由此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农耕基础。那么,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黄河如何作用于中华文明?黄河的地理面貌与历史是怎样演变的?黄河曾发生过哪些故事?黄河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黄河文化又该如何定义?《黄河与中华文明》基于专业研究与实地考察,结合近些年对黄河的测量数据、研究成果、作者自己拍摄的照片等,通过设立大河上下、黄河——中国的母亲、黄河儿女等章节,将黄河地理与人文关系系统化,有条不紊地分析了黄河全流域自然风貌与水文状况、历代治理黄河的实践经验、黄河儿女的历史迁移进程、黄河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展示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诸如黄河儿女将不断创造新的文明力量、河流并不一定能孕育文明等新观点,力求让读者由一本书读懂黄河的历史与现在,揭开黄河不为大众所知的地理与人文图景,促使母亲河黄河永葆青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