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宏伟 谢晓红[1] 陶力新 沈春莉[1] 沈莉[1] 王洁[1] ZHAO Hongwei;XIE Xiaohong;TAO Lixin
机构地区:[1]上海市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上海201499
出 处:《预防医学》2021年第12期1249-1252,共4页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JOURNAL
基 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2020—2022)(GWV-10.1-XK03);奉贤区科委社会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81906)。
摘 要: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耐药性和遗传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风险监测预警和溯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腹泻患者和食品风险监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采用三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聚类分型。结果56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携带率为100.00%;其中35株人源性菌株tdh和trh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1.43%和8.57%,21株食源性菌株trh基因携带率为4.76%。人源性耐药株22株,耐药率为62.86%;食源性耐药株6株,耐药率为28.57%。人源性中度敏感株21株;食源性中度敏感株9株。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31种带型,带型相似性50.37%~100.00%。5组同源性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谱均一致。结论2019年奉贤区分离的56株副溶血性弧菌遗传性较为分散,但存在主要流行克隆系。食源和人源性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大,存在多重耐药和高毒力菌株,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