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向玉乔[1] 王旖萱 XIANG Yu-qiao;WANG Yi-xuan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6期29-36,共8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研究”(19ZDA034)。
摘 要:中国道德语言是由中华民族创造、主要由中华民族使用、以表达中华民族的伦理价值诉求为主的一个规范性语言体系。它具有民间、官方和学术界三条发展路径。民间是中国道德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最广阔场域,它为中国人民创造中国道德语言和推动中国道德语言不断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官方的主要职责是引导中国道德语言的发展,对中国道德语言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行政性规范。除了沿着民间和官方的路径发展,中国道德语言还具有在学术界发展的路径。中国学者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研究,提出概念,建构思想,为中国道德语言注入学术性元素,从而成为中国道德语言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中国道德语言的发展沿着民间、官方和学术界三条路径展开,但这三条路径并不是并行的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具有交叉融合的空间,但这种融合是有限度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