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洁[1] 王景宇[2] 黄兴[3] 潘煜[1] 齐月[1] 华瑞[1] SU Jie;WANG Jingyu;HUANG Xing;PAN Yu;QI Yue;HUA Rui(Department of Hepat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Department of Radiology,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 130021,China)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长春130021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长春130021 [3]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线科,长春130021
出 处:《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年第1期164-166,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基 金:吉林省科技厅基金(20200201499JC)。
摘 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或有组织浸润的病症,其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其中继发性因素又以寄生虫感染最多见[1]。其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不同的器官功能损害,华支睾吸虫、蛔虫合并感染且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继发重型过敏性肝损伤相对罕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