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本体论到社会关系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建东 穆艳杰[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与中国实践研究”(16ZZD032);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MKSLL02);吉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MYL002)。

摘  要:“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真命题”,对于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原貌和理论旨趣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马克思哲学、包括现代西方哲学所提出的“终结本体论”实质上都是对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终结”。而要想使本体论的研究彻底摆脱“实体本体论”,就必须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前提出发,实现对本体论化的哲学思维方式变革。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一反传统哲学的“知性思维方式”,在综合传统哲学“两极”本体的基础上,对真正的“本体”作出了合理解释,即人的活动背后的社会关系。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来看,马克思哲学不同时期的本体论可以用实践本体论、生产劳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特殊本体论”进行概括。但是,从思想连贯性和总体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应该概括为以“社会关系”为表征的“基础本体论”。

关 键 词:实践本体论 社会关系本体论 实体本体论 哲学思维方式 

分 类 号:B0[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