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剑敏 孙亦明 邱志华 孙帮清 

机构地区:[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药剂科,528315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神经外科,528315 [3]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412007 [4]武汉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0040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22年第2期159-162,共4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丁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循环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IL-1β(2.01±0.36)pg/ml、IL-6(96.34±10.24)pg/ml、TNF-α(5.14±1.1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5±0.28)pg/ml、(151.24±13.25)pg/ml、(16.35±2.2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F、CBV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MT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CBF(43.63±1.29)ml/(100 g·min)、CBV(2.29±0.17)ml/100 g均高于对照组的(37.24±1.26)ml/(100 g·min)、(1.86±0.19)ml/100 g,MTT(2.74±0.26)s短于对照组的(3.91±0.2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脑循环不良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 键 词:丁苯酞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炎性因子 脑循环 

分 类 号:R743.3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