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校建筑的空间特征与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兴江[1] 金祈作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福建教育》2021年第39期25-28,共4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小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HA170122。

摘  要:"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在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教育的常态化与正式化,学校建筑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场所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我国在原始氏族公社末期已出现了"成均""庠""序"等开展教育活动的机构,并出现了萌芽态的学校建筑。到了商代,有证据显示已出现专门针对贵胄子弟进行教育的场所,如瞽宗。

关 键 词:氏族公社 历史进程 常态化 特征与价值 场所 建筑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