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惠[1] WANG Xiao-hui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55-64,共10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19ZDA27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章太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研究”(19YJC751046)。
摘 要:鲁迅的辛亥记忆或隐或显地带有其师章太炎的印迹。光复会在民国时渐被淡化、湮没,章太炎多为其鸣不平。鲁迅也站在光复会的阵营中,通过书写陶成章、范爱农的悲剧,折射出光复会成员在民国时或被迫害、或被挤得穷极而死的遭遇,表达对由同盟会演化而来的国民党之不满。在革命设计思路上,鲁迅遵循其师以思想革命为核心的民族革命设想,强调改造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反思辛亥革命未割掉奴于异族而形成的"无形的辫子"。同时章太炎在清末提出"国愿"论,警惕投机者潜入革命中。鲁迅也据此反思由于诸多假称革命以图利的"国愿"钻入而使辛亥革命"内里蛀空"的现象。章太炎的影响,加以对辛亥革命的切实体验,使鲁迅的辛亥记忆明显异于胡适等从政治制度、历史宏观视野所塑造的辛亥想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