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的噪音治理  被引量:3

Nois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Modern Shangha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烨[1] Lu Ye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1期129-142,M0004,共15页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维视角下的近代上海城市污染治理研究(1843-1949)”(18CZS069);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上海‘城市病’治理的法国经验:分类营业制度研究(1913-1943)”(2016EL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作为中西交汇的国际大都市,近代上海的城市治理始终交织着华洋关系,噪音治理即为典型,并以人口密集、工商业繁盛的公共租界最为显著。上海公共租界噪音治理起步伊始,就参照了欧洲的城市治理模式,但也面临本土化的困境。租界内华洋居民因文化传统不同,对噪音的认知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侨对华人的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华人对城市噪音的认知也逐渐由不解演变为理解,并深化为对都市文明的探讨,主动参与治理。华洋双方认知的趋同,促进了噪音治理共识的形成。同时,华洋问题的背后也有利益博弈,1938年上海殡葬业噪音问题的处置,较充分地展现了租界当局、商人群体、城市居民三方各自的诉求。最终,经权衡利弊、谨慎处理,在兼顾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取得了共识,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治理的进展。

关 键 词:噪音污染 近代上海 公共租界 城市治理 华洋关系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