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晓锋
机构地区:[1]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66-74,共9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8ZDA0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离不开自然,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互为依存。这种认识在倡导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中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也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老子的"无为之为"、庄子的"齐物之论"、荀子的"天行有常"等,无不昭示着人与自然最恰切的存在方式:天人合一,而这一理念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所构筑的自然与自由之境中得到了最充分的显现。在这种自然与自由之境中,没有了尘世间琐事的劳心乏力,惟有人在物我两忘之时的诗意栖居。本文试从陶渊明田园诗之艺术审美、诗人之本我追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三个方面,来阐述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彰显的生态智慧,并探讨其对当下如何恰当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所提供的有益启示。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X32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