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振寰[1] 贾子君 索菲娅 朱晓燃 姚树坤[2]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年第3期359-367,共9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科委G20工程创新研究十病十药研发项目(Z171100001717008);“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课题(2012ZX09103201-021)。

摘  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UC疾病相关的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UC涉及的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出黄连解毒汤治疗UC的57种有效成分和152个潜在靶点。其中预测性较强的有效成分(如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金合欢素、β-谷甾醇)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多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及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结论黄连解毒汤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靶点,调节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实现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

关 键 词:黄连解毒汤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 类 号:R574.62[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