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晚霞 WANG Wan-xia
出 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112-118,共7页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亚濂溪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BZX070)。
摘 要: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生前声名并不显著。但到南宋,官方赐其谥号、追封汝南伯,并得以从祀孔庙,之后历代累有褒扬加封。周敦颐的思想及学说,既通过遍布今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濂溪祠堂、濂溪书院及与其有关的遗迹等实物得以传播,又通过诸多名称各异、内容相似的“周敦颐集”“濂溪志”以及历代诸儒著作和方志等文献得以传播,且通过科举考试、世系遗芳、文人歌咏等多种途径实现了社会传播。分析周敦颐思想的传播网络,可以看出由官方倡导、儒林依归与民间祭拜组成三层传播群体,口碑传播与视觉传播结合,主体性传播和伴生性传播并行等特点。在理学发展史上,周敦颐由于系开山鼻祖,故而其思想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传播生态位,并具有很高的时间上的势能和理论解释力上的动能;周敦颐思想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拟生态化的传播场域、一个圆锥体结构的传播系统。这个个案分析,也为观察宋代以后其他思想家的思想传播结构提供了启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