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普元
机构地区:[1]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 处:《宗教心理学》2021年第1期43-58,共16页Psychology of Religion
基 金:新疆社科基金委托项目(21&ZJG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基于柏格森绵延时间理论和埃里克森时间、空间与自我均衡理论,阐述个体生命周期渐进至中年人阶段呈现出的宗教心理特征。宗教道德心理现象是生命冲动、绵延时间在空间意识中对自身的展现。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身肌体中,具有道德属性的“道德生命”,在绵延与敞开的生命过程中,通过自我设计和自我筹划而实现自身的创生。与此相对应,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ψ模型,既包含“过去、现在、未来”心理时间的连续性,也包含空间时间序列(生命周期八阶段)与空间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以及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等)的时间空间均衡。中年人生命周期阶段,心理时间、空间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均衡结构形成稳定的人格,虽然此时对空间意识中超我道德的渴望加剧,但宗教的神学意义被遮蔽,成为一种道德伦理,或者一种生活习惯。因此,通过对中年人空间宗教意识的心理时间解读,有助于我们揭示宗教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