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厚敏 杨蔚 Zhu Houmin;Yang Wei
机构地区:[1]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理论视野》2021年第12期29-34,共6页Theoretical Horizon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LLZZA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意识形态"概念由于考察语境不同,呈现为"作为批判对象的意识形态"与"作为一般观念体系的意识形态"两种类型。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经典论述,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意识形态产生于一定的物质条件,"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物质条件是原始起因,但"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统治阶级的绝对权利,"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有"虚假性"与"真实性"之分,过去的统治阶级总是"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共产党人"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意识形态的价值有边界,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的、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生活领域的意识",不能"用真正的、绝对的意识来衡量这个意识"。
分 类 号:A8[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