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的银行论与近代中国银行发展的指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平[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钱币》2022年第1期45-55,共11页China Numismat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传统中国货币与财政关系研究,1368-1911》(批准号:20&ZD06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此,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均在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变革演化。货币形态的选择和金融活动也不例外,以"冲击—回应"模式走了一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以今天的认识回溯历史,中西分流在清朝嘉庆时期已经定型。在货币和金融活动方面,与工业革命的时代呼唤相匹配,西方已经进行了本位制和信用货币建设的有效实验,在1815年建立起中央银行制度。

关 键 词:信用货币 师夷长技以制夷 货币形态 外来因素 郑观应 中央银行制度 屈辱史 工业革命 

分 类 号:F832.9[经济管理—金融学] 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