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

作品数:574被引量:89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何平吴国祥孙国峰马国旺吴晓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货币属性看黄金定价机制的演变
《中国外汇》2025年第5期10-12,共3页龚彩鳞 
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潮急剧升温,黄金作为货币的属性再度回归,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重要动力。在现行信用货币体系下,黄金的货币属性并非意味着其再度成为主流货币,而是体现为对美元货币体系的一种替代选择。这将使得黄金定价机制发...
关键词:信用货币 货币体系 货币属性 资产相关性 黄金定价 定价权 金价 急剧升温 
一枚当十 它是最早的官方铜元票
《中国收藏》2024年第11期100-102,共3页王纪洁(文/图) 
清朝末年,经各地官方批准,为扩大信用货币的单位,大面额的铜元票开始发行,北洋银元局当十铜元票即是其中之一。该套铜元票面额共计伍拾枚、壹百枚和伍百枚三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由官方统一印制和发行的铜元票。其“枚”系指当十铜元,...
关键词:北洋银元局 铜元票 信用货币 五千文 票面额 制钱 清朝末年 
抗战时期胶东“黄金保卫战”述论
《军事史林》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姜文昱 黄春森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高度概括了黄金的本质属性。黄金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产品,集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于一身,是最诚实的资产,也是现代信用货币的价值支撑...
关键词:信用货币 国家经济安全 特殊属性 金融属性 货币属性 商品属性 战略使命 中国革命胜利 
全球金融不平衡循环与双循环中的中国金融安全被引量:1
《当代经济研究》2024年第9期26-35,F0003,共11页杨慧玲 段晓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2XJL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JL008)。
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揭示,资本逻辑支配的信用发行机制内生货币交换价值不稳定风险。美国引领的资本主义生产扩张成就美元主导地位。新一轮全球化中,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相对下降,却加强了美元支配力,全球金融循环趋于失衡:一方面,动...
关键词:资本主义信用 信用货币 石油美元 金融化 金融风险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与金融风险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内生货币视角
《征信》2024年第8期67-72,共6页蔡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06);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基金资助项目(GJZL23YB03)。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精髓在于阐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内生货币视角来看,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各经济主体能够以资产抵押为基础,从银行部门获得相应的信贷货币支持,实际物质产出与信贷货币之间存在着互动相生的关系。此外,各经济主体在各...
关键词:信贷货币 货币供给 债务货币 社会融资 金融不稳定性 
“信”书推介
《中国信用》2024年第8期95-95,共1页
《货币大裂变:颠覆认知的信用货币》作者:王永利。本书以信用货币的产生及其带来的货币深刻裂变与影响为主线,围绕一国货币金融乃至国际货币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很多颠覆传统认知和经典说法的新解释、...
关键词:信用货币 货币金融 货币信贷投放 深入的研究 发展历程 记账 王永利 演变规律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演进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年第5期84-94,共11页李乾坤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青年马克思对货币问题的理解经历了从类本质异化,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必然表现形式的过程;写作《伦敦笔记》时期,马克思意识到阐明货币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内在关系,以及区分货币职能的必要性;在《...
关键词:马克思 货币理论 信用货币 价值形式 
从资金流转的角度探讨超额准备金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中国货币市场》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王帅德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投资交易、资金融通均以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流转为基础,因此货币市场的运行就是非银行实体对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的无意识分配与银行体系对超额准备金的有意识分配这二者的复合运动。超额准备金分配节点越多,资金价格越...
关键词:超额准备金 资金流转 信用货币 银行体系 投资交易 复合运动 资金融通 无意识 
山西区域货币制度变革与信用货币发行管理研究(1919—1931)——兼论山西区域币制变迁问题
《晋阳学刊》2024年第2期129-144,共16页米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晋绥地区‘四银行号’研究(1912—1937)”(项目编号:22BZS117)。
民国时期山西的区域金融管理及制度演进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史研究中较有特色和具有一定典型性的问题。民国初年货币体系与规制的紊乱对山西区域经济有诸多的负面效应。自山西省银行成立的1919年到中原大战结束后的1931年,山西先后通过...
关键词:民国 区域货币 晋钞 纸币发行管理 制度变迁 
论清末山西票号京师分号兑票发行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96-108,F0003,共14页宋梦琪 孟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山西票号原始文献整理研究与遗存保护数据库建设”(20&ZD065);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票号民间文献整理、释读与研究”(19VJX028)。
晚清最后数十年中,山西票号京师分号曾发行过横竖两种形制的兑票,此类票帖在清政府默许下依托票号信用在京师本地市场中广泛流通,可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从性质上看已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此类兑票与市面上流通的其他本票型银...
关键词:兑票 山西票号京师分号 信用货币 金融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