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钟表遇到中国审美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常伟 

机构地区:[1]澳门钟表协会

出  处:《艺术市场》2022年第2期76-77,共2页Art Market

摘  要:如果谈到时间,我们的脑海中会联想到钟表;如果谈到时间的形状,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达利名作《记忆的永恒》(现藏美国Mo MA)。此画作于1931年,彼时距机械钟的诞生已过600年的光阴。钟表作为时间的载体,从它一诞生就具有两个面向:既是科学技术的,亦是文学艺术的。这一物质性的时间显示器,以从未有过的影响力改变着僧侣、学者、匠师、商贾、政客、诗人、画家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钟表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通过传教士在明朝末年带入中国,也引发了对西方时间体系完全陌生的中国人对于钟表的认知与转化的历程。"大八件"怀表便是在这种历史图景下产生,并且演绎出属于中国审美取向的——时间的形状。

关 键 词:机械钟 西方文明 钟表 传教士 历史图景 思维模式 科学技术 明朝末年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