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常樯 Chang Qiang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19
出 处:《长江论坛》2022年第1期89-96,共8页Yangtze Tribune
摘 要:儒家通常被认为代表一种积极“入世”的处世哲学,或者抱有以“入世”为主、“出世”为辅的处世观。本文在承继钱穆、庞朴先生有关儒家“圣人”和人生态度的著名论断基础上,通过回溯到孔孟等儒家原典分析指出,既不能将儒家处世观片面理解为“入世”,也不宜以“二分法”思维将其笼统概括为非“入世”即“出世”,而应从中区分出“易世”“融世”和“出世”三个不同的基本面向,并且儒家对三种处世态度的认可无不以“守道”与“合时”为基准,亦即内含三个面向的儒家处世观本质上代表一种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实践智慧。由此观之,孔子被孟子赋予“集大成”之谓,首先是因为他于处世态度上做到了“集大成”。今天看来,主要正是这一意义上的“集大成”成就了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作为百家之源的独特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